气温骤降 雨雪来袭 全能型冷空气威力有多大?******
1月11日至15日,一股全能型冷空气来袭,将给我国带来剧烈降温、大风及大范围雨雪。全能型冷空气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来听听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与评估室副主任张英娟的回答。
什么是全能型冷空气?
“全能型冷空气”顾名思义就是冷空气是”全能型“的,它具备了冷空气的所有特征,可以说是冷空气综合体,它的特点是大风风力强、降温幅度很大、影响范围很广,同时还会伴有雨、雪等,在一些地区有可能会达到寒潮标准。
为什么气温也爱“坐过山车”?
冷空气是温度很低的冷气团,这个冷气团多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然后南下引起强降温、雨雪等。常说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其实说的就是冷空气的源地。
西伯利亚和北极是非常寒冷的地区,那里的温度一般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如果冷空气来自西伯利亚,它所经过地区的气温将急剧下降。这种温差可以达到10度以上。尤其是在冬季,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感受到春天入冬的感觉,冷空气还会伴随着降雨甚至降雪的天气变化。不过,每次冷空气的强度都不一样。有时强,有时弱,由于移动路径不同,受影响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气温“坐过山车”,就是温度的骤降陡升。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熟知的“倒春寒”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倒春寒发生在春季,春季是冬季向夏季转换的季节,在春季气温迅速回升过程中,冷空气来袭,造成气温的骤然下降。
大幅降温有哪些防寒注意事项?
首先是出行方面,出门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遇雨雪天气,得注意路面湿滑。大风天气不在有玻璃门窗或大树下,广告牌等地方逗留等。
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出行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提醒有出行计划的公众多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信息以及交管部门的路况信息,安排好自己的行程,顺利、安全出行。
其次是居家方面,一是关好门窗,做好水管等防冻措施,另外居家取暖,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因此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二是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风险较高,注意加强防范。
三是生产安全方面。有些施工项目赶工期、抢进度,生产安全方面有隐患,加之不利天气影响,安全事故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监 制:战 钊
策划/制作:蔡 琳 肖春芳
哪些人容易发生“沉默性缺氧”?听听医生怎么说******
一些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很多人在家里配备了制氧机等吸氧装置。患者如何科学进行吸氧治疗?哪些人容易发生“沉默性缺氧”?什么情况下患者要到医院就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一起了解一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孙传政说,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缺氧,常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血氧含量下降明显,却没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这就是“沉默性缺氧”,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沉默性缺氧”。
“不是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都需要吸氧,只有重症患者才需要进行吸氧辅助治疗,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的患者不需要吸氧。”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孟婕说,沉默性缺氧多发生在高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中。一旦患者缺氧,需立即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并立即停止活动。患有心血管疾病、免疫缺陷的患者,可以备一个指氧仪,了解身体状况。
很多人在家里配备了吸氧装置,如便携式氧气瓶、氧疗机、制氧机等。孟婕说,很多老年患者缺氧程度不重,血氧饱和度在90%-94%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居家氧疗。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吸氧并不是越多越好,长期、过度吸氧也可能导致氧中毒,造成机体细胞和器官损伤,因此患者进行家庭氧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过量吸氧,避免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孟婕提醒,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氧疗方式主要包括双通道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治疗。家庭制氧机的流量较小,患者在家庭吸氧不能缓解缺氧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到医院进行评估,接受专业治疗。
患者如何缓解轻微呼吸困难呢?“可以采取俯卧位通气,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湘雅三医院呼吸治疗师龙检说,俯卧位通气适用于大多数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要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且意识清楚,能够自主翻身。(记者帅才)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